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和平县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20日在和平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和平县县长 何伟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和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又是承上启下的换届之年。一年来,县政府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认真完成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夯实科学发展基础,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重视改善民生福祉,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开创政治和谐安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8.83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2.7% 和13.3%,三大产业结构由23.9:37.3:38.8调整为23.2:39.4:37.4。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名全市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5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14元,同比增长19.7%,增幅创下历史新高。
产业富县喜结硕果。大力实施“产业富县”战略,积极发展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四新”产业,全力打造以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龙头,以大坝新型建材工业区、彭寨工业区、合水工业区为依托的工业新城。努力破解用地“瓶颈”问题,扎实推进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大坝新型建材工业区征地拆迁工作,努力拓展“一园三区”的产业发展空间。认真抓好园区物流中心、钟表电镀车间、污水处理中心、钟表研发中心、商业步行街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网、水网、电网等园区配套,园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断提升。主动承接以钟表产业集聚为主的制造业和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和平县2011年文化旅游产业推广周暨经贸系列活动,活动签约项目28个,合约总投资70亿元。积极参与“百户民企进河源”活动,引进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大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无锡泛亚环保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落户和平。依托矿产资源优势,成功引进佛山钻石洁具陶瓷项目落户大坝新型建材工业区,为矿产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成立广东和平商会,助推民企抱团发展,民营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园区经济发展壮大,产业富县效益显现。2011年,我县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3.05亿元,有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引擎。全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1.34亿元,工业增加值17.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27.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33.6%。
特色旅游增添活力。大力宣传推介和开发我县“以温泉为龙头,以生态为亮点,以文化为灵魂”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温泉之都、阳明古郡”旅游品牌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巩固和提升。热龙温泉、天上人间温泉等景区加快星级改造建设步伐,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接待能力稳步攀升。热水、大坝、公白、贝墩等温泉小镇开发力度加大,我县温泉旅游线路更加丰富,成功获得“2011年中国最佳温泉度假城市(县)”称号。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平县旅游景区绿道网”建设正式启动。国家级项目“粤北老区自驾车示范营地”、全国首个“女子越野训练基地”在我县挂牌运营。自驾游成为我县绿色生态休闲旅游的新亮点。大力挖掘阳明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林寨古村一期项目成功推向市场,并在全省14个旅游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广东省旅游重点扶贫项目。阳明博物馆王阳明专题展馆正式对外开放,我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修缮完成,成功实现文化与旅游“联姻”对接。举办各类节庆活动,特色旅游大放异彩。集品味美食、产品展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和平首届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县特色旅游搭建了推广平台,带旺了旅游市场人气。201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2.95万人次,同比增长43.4%,实现旅游总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40.3%。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餐饮酒店、商贸流通、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三农”工作成绩喜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8.23亿元。努力实施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发展壮大具有我县特色的优质稻、猕猴桃、椪柑、蔬菜、油茶、畜牧等种养基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共有农业园区1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4家、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095万元,完成6900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35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粮食生产实现稳产增收,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 38.27万亩,同比增长895亩,粮食总产达到13.19万吨,同比增长2.8%。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措施,全年累计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惠农资金5917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加大“农村清洁工程”的扶持力度,全面铺开村级垃圾池建设工作,农村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扶贫“双到”效果显著。全县累计落实扶贫“双到”资金3.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3个,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步伐加快。贯彻落实“千村脱困”政策,贫困村全面入股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村级集体收入基本实现3万元以上。通过智力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95%在册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村农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6594个改造项目全面动工,竣工4558户。福和“双到”产业基地动工建设,为永久脱贫增添造血功能。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坚持民生财政工作理念,注重财源培植,加强税费征管,提高财税效益,超额完成财税工作任务。2011年实现财税总收入3.75亿元,占年度任务126.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占年度任务128.3%,财政综合增长率38.6%,在全市排名首位,全省排名第八。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用足用好财税、金融、产业等优惠政策,保障全县44宗重点项目建设,扶持重点企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和土地市场有序开发,全力构筑稳定的财源体系。加强重点税源跟踪管理和矿产资源税费征收,打击涉税违法行为,防堵税费征管漏洞,保证重点企业税收稳定增长。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严控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民生事业,年内投入到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的财政资金分别达到3.40亿元、1.38亿元、2.14亿元。
二、坚持和谐发展,民生事业取得新成绩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办好造福群众的“十件实事”,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彭寨、优胜、青州等镇“创强”工作快速推进,全县新增校园面积1.5万平方米;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全县有15所学校被市评为规范化学校;“普高”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新增优质高中学位近4000个,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5%;活跃校园文化,开展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等特色教育,倡导“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强项”,文化育人工作成为全市“创强”亮点;积极争创品牌教师、品牌学科、品牌学校,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实现质量强校和质量兴教;高考成绩实现新跨越,大专以上入围人数达2683人,其中本科1163人,本科上线总人数全市排名第二;阳明中学一考生考取清华大学,结束了我县长达26年没人考取清华的历史;福和中学晋升为省一级学校,并被评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县职业学校晋升为省级重点职校,阳明中学被评为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广东省文明单位。
科技文体成绩斐然。科普工作卓有成效,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通过验收,成为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加快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植物医院和平分院及华南地区最大颗粒中成药生产基地在我县落户,君乐药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我县获得第26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利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加快“文化和平”建设,深入挖掘阳明文化、客家文化资源,积极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县新增14个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合水彰洞等5个村被认定为省第三批古村落;推进文化下乡活动,完成87家农家书屋建设;群众性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在市少年体育锦标赛上我县运动员共夺得24枚金牌、32枚银牌和32枚铜牌。
医疗保障有新起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保额全面提高到8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新人民医院首期五幢主体工程全面竣工,门诊楼正式投入使用,5个镇级卫生院标准化改造项目顺利推进。群众健康档案、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食品用药安全,打击违法制贩使用“地沟油”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计生工作有新进步。扎实开展“计生工作年”活动,全面完成人口计生目标,彻底扭转了计生工作被动局面。全县政策生育率为94.60%、自然增长率为8.97‰,创建“无政策外出生镇”10个、“无政策外出生村”141个。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民生福祉有新成效。高度关注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314.8万元,城乡低保救济面扩大到7.3%。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绩突出,再度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城)”。县新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有力推动我县殡改工作。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32人,下岗再就业38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提前完成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任务,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三、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坚持生态优先、以城带乡、统筹发展方针,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县生态优势,城乡整体面貌发生崭新变化。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公路网络得到优化。组织实施省道S339线彭寨过境路改建工程、大环市公路东水至彭寨段新建工程、县道X173老林线林寨段路面大修工程,全面完成县城火车站进站公路路面大修工程、6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等一批建设项目,干支衔接、覆盖面广的城乡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正式启动县城二级客运站筹建工作,依期完成10个乡镇客运站(招呼站)、8个行政村候车亭建设任务。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县城防洪堤达标加固工程、33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浰江源头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顺利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和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5670万元。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660万元,解决50310人的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电力、通讯、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投资9000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投资8800万元的京九铁路电气化牵引变电站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220KV和平站输变电2#主变工程、投资1100万元的35KV贝墩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全县新增送电线路117公里,全年用电量增至3.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10个镇3个片区完成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县镇光纤联网工程和整体转换工作,光缆线路总长增至250千米,电视用户终端增加到31000多个。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坚持规划先行,雅水河周边片区、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等一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我县新型产业发展区、资源开发与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发展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划分更加明晰。县城新核心区概念性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控制区内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县农贸市场、商业步行街、福和街心公园、阳明公园等市政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县城福和大道、和平河一河两岸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及和平河清淤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重拳整治“三违四抢”现象,县城规划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县新人民医院、公安业务技术用房、粮食储备仓库及一批大型商住小区陆续建成,扩展了县城规模,提升了城市形象。大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广泛征集客家民居设计方案,规划建设彭寨聚史新村等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宜居村庄。纵贯县镇村的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启动,城乡卫生面貌得到改观。
生态优势显著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为创建省林业生态县奠定基础。严格落实森林防火问责制,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有效遏制森林火灾,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着力抓好东江水源林、碳汇示范林、生态景观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生态优势全面提升。全县森林面积达24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65.23万立方米,同比分别增加2.5万亩、31.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科技节能示范项目,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全县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Ι级标准,浰江、和平河等境内江河水质全部达标,成为全省第一批8个低碳示范县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得到有效整治。
四、坚持服务发展,社会管理跃上新台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探索和实践社会管理新模式、新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综治维稳工作。高度重视综治信访维稳县镇村三级平台建设,严格落实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初步形成“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公安主抓、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年共受理群众来访82批578人次,认真办理“公仆信箱”信件,信件办结率达92.5%,有效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大运会安保工作,深入开展“粤安11”、“打四黑除四害”、“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认真抓好道路超载超限治理、“清剿火患”等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应急预案建设,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高。
加强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工作,着力强化全社会的法治理念。圆满完成全县216个村委会、23个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团结互助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共募集善款1410万元,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效促进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监管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全年共收到议案提案73件(人大议案25件、政协提案48件),办复73件,办复率100%。
同时,更加重视法制、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审计、统计、档案、史志、对台、打私、侨务、气象、人防、工会、老龄、老区、残联、共青团、妇女、儿童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政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和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历届老领导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来我县投资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发展能力不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任务十分繁重;第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艰巨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我县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转变作风之年、生态发展之年、文化旅游之年”。当前,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省、市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这有利于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县城乡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内外需求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增势强劲,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县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促进“加快发展、特色发展、统筹发展、开放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的号角,指明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航向。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重点抓工业,全力抓招商,关键抓收入,突出抓民生,全力推动和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及市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认真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战略,全力打造“钟表之城、温泉之都、阳明古郡、和谐和平”。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优生态、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实施富县强镇战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践行“三反”理念,培育壮大“四新”产业,推动经济、生态、文化崛起,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
2012年是县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6.7亿元,增长16%;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07万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4%,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
围绕上述各项目标,2012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产业集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坚持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把培育绿色生态产业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重点围绕“一园三区”工业布局,着力推进以钟表产业和新型建材为重点的工业发展,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采取财政扶持启动、土地运作推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力推进县工业园二期、南园商贸区和大坝新型建材工业区、彭寨工业区、合水工业区建设,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接纳能力,全面完善园区配套,努力创建钟表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全面推进钟表电镀配套车间、电镀污水处理设施及福和扶贫“双到”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钟表产业,打造“钟表之城”。狠抓招商引资,力争引进2个以上拉动能力强的税源型或技术密集型项目。整合部门力量,改善用工环境,鼓励农民及城镇居民就近就业,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大力发展“四新”产业,实现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启动与华润新能源、大唐新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项目建设,不断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密切与广州白云山制药集团联系与合作,扩大生产规模,理顺合作形式,联手共建南药基地,促进基地由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型,提升企业效益。大力推进大坝瓷土、浰源莹矿、上陵膨润土等矿产深加工项目建设,提高矿产附加值。积极承接环保型陶瓷产业,全面完成大坝新型建材工业区征地拆迁任务和土地平整工作,确保年内有2宗以上建材项目开工建设,以项目带动资源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推进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加快粤深钢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实现投产达能达效,努力把大坝工业区打造成新型材料生产基地、物流商贸基地。
二、围绕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坚持以绿色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工业干劲发展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实现农业“绿色再制造”。科学谋划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做好申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工作,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重视粮食安全,争取引进隆平高科项目,推进产粮大县建设,壮大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以特色扩优势、创品牌、促发展。重点推进下车猕猴桃、林寨蔬菜、青州高山茶、公白柑桔等四个农业园区及3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并将乡村生态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把观光农业转化为农家乐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县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争取上级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强品牌、扩市场、促流通,力争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并着手培育农业上市公司1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楼建设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的认证工作,争取年内通过相关认证农产品5个以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认真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推进农业产学研合作,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大省农业技术创新镇建设力度,争取年内完成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有机质提升、沼气综合利用、一乡一品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着力抓好浰江源头中小河流整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村村通食水和水库移民安居等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确保完成我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底化、污水治理、改灶改厕、路灯建设、环境绿化等工作,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一批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围绕增强后劲,全力推进投资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项目就是发展”的意识,加大项目论证、储备和争取工作力度,做到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为改善城乡面貌、拉动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全县规划重点建设项目44宗,主要集中在城建、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总投资57.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6亿元。一是城建方面。全力推进新城核心区相关项目的立项报批、土地平整工作,力争部分工程开工建设,使新城核心区彰显雏形。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通过经营、盘活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垃圾回收经营权等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将城市资源性收益反哺城市,助推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我县首家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土地供应、住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引导房地产开发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农贸市场、商业步行街、公园绿地、垃圾填埋场等市政配套,保障县城开发良性发展,为建设一座初具规模并具有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交通方面。努力抓好大环市公路东水至彭寨段以及阳明大道南段新建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县道X182线青州至良排二期路面大修工程和县道X167线高速公路出口至上陵街改建工程,完成省道S339线彭寨过境路改建项目主体工程、50公里以上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积极争取粤赣高速在大坝新型建材工业区附近设立出口。加快新城客运站建设,力争启动县城货运站项目,全面完成乡镇客运站(招呼站)和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候车亭建设任务,促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均等化。三是能源方面。扎实推进电网建设,计划投资7000万元新建110KV浰源输变电工程,投资5150万元进行农网改造,保障安全优质供电。加快风电开发、管道燃气等已立项项目建设,为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环保、安全的能源。四是通信方面。完善通信运营支撑基础设施,扩大3G网络覆盖,加速三网融合进程。全面做好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县镇光纤联网工程和整体转换工作,确保信号普及到镇并向村延伸。
四、围绕文化旅游,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文化旅游之年”活动为契机,擦亮“温泉之都、阳明古郡”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强县。进一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力促热龙、天上人间等温泉景区和林寨古村纵深开发。着力推进公白颐和温泉建设和贝墩温泉资源招商,引导热水、公白建设以温泉养生为主的旅游小镇,贝墩建设以地热发电和温水养殖为特色的温泉示范区,大坝建设以温泉旅游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温泉旅游区;发展生态特色旅游,启动县城生态绿道网建设,加快热水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建设步伐,着力开发热龙百花园、东水增坑观光茶园、下车猕猴桃园等观赏旅游景区,积极构建温泉康体疗养、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切实抓好高速公路合水出口经颐和温泉至林寨古村、高速公路合水出口至热龙温泉、青州至热水三条旅游公路立项建设,促进西部温泉养生度假区与南部文化旅游度假区联动发展。健全和平旅游购物、餐饮、酒店、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体系,启动和平土特产美食一条街建设,开展和平“十大美食”、“十大土特产品”评选活动,做优做活旅游导购市场。挖掘阳明文化、客家文化,为旅游增添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注重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组织县内旅游企业、土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广东国际文化旅游节、河源市客家文化旅游节等旅游推介活动。启动生态景区和绿色饭店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景区、酒店、餐馆升级改造,提高全县旅游接待能力。开发完善自驾车和农家乐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休闲旅游业为龙头,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围绕培植税源,切实抓好财税工作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以经济发展拓宽财源渠道。争取企业总部落户和平,发挥“总部经济”效益,培植稳定税源。采取有效的矿产资源税费征收模式,全方位管好矿产资源。加强重点企业、重点税源和重点乡镇的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的征缴,确保应征尽收。吃透、用活、用足省实施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有利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强化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重点保障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重点项目支出,大力压缩预算外一般性支出,逐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的刚性支出。建立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有效安全运行。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和监管。
六、围绕节能减排,努力构建生态文明
按照“生态发展之年”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态低碳产业结构。扎实做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实现县控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和平河人工湖建设及黄沙河治理项目,改善县城河道水环境。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重点抓好浰江、和平河、鱼潭江等河流及居民饮用水的水质保护,防止发生水污染事件,确保饮水安全。进一步加大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生态林、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扎实推进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和平段)、东江水源林、珠江防护林、碳汇示范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规范木材加工企业管理,加大护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全面提高城乡绿化水平。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3.5%,森林面积扩大到244.3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到791.5万立方米,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整镇、整河、整路和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强化土地管理及规划建设,提高耕地保护意识,认真开展“三旧”改造工作,严厉打击“三违四抢”行为,进一步规范土地的征、管、用,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围绕建设宜居城乡目标,完善县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引领城乡有序发展、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做好和平大道、滨江东路、滨江西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认真抓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章建筑、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努力创建文明县城。
七、围绕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创建省教育强县步伐,分步实施乡镇“创强”工作,在确保彭寨、青州、优胜等第一批教育强镇通过验收的同时,启动阳明、大坝、下车、上陵、公白、林寨、浰源、长塘、古寨、礼士等镇“创强”工作,确保年内再增加3个以上镇通过验收。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入园率,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强校园、校车安全整治,保障师生安全。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全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提升。
不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文化和平”建设,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客家文化,展现和平文化魅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县城数字影院、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建设,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净化文化娱乐环境。启动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三公开制度,杜绝低保指标化现象。大力推进“新农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继续加强殡改工作,进一步完善殡仪馆配套设施,提升殡仪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等爱心慈善活动,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水平。加强液化气、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物价调控监管,鼓励发展平价商店,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依期完成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任务。
扎实推进扶贫双到工作。贯彻落实《广东省扶贫开发条例》和《广东省农村开发实施意见》,抓好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用好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政策,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加强指导和督查,查漏补缺,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双到”验收前的各项工作,确保“双到”工作成效落到基层、惠及百姓。
切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坚持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围绕巩固“省优”、争创“国优”目标,以经常性工作为基础,以纯二女结扎为重点,有效遏制政策外生育,切实提高创“两无”数量和质量。强化依法管理,以法律手段确保社会抚养费足额征收。严格落实计生“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年度人口计划顺利完成,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抓好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全面启用县新人民医院,努力抓好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监所、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农村卫生院(站)新建和改造项目。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重大疾病、人畜共患疫情防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着力构建社会治安“大防控”格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力开展“三打两建”行动,打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应急培训、演练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不出现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特大事故。广泛开展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双拥”工作,巩固“省双拥模范县(城)”工作成效。
竭尽全力做好“十件实事”。坚持执政为民,举全县之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一是新城客运站主体工程建设;二是和平河人工湖工程建设;三是县农贸市场与商业步行街建设;四是完成县人民医院旧址整体搬迁并全面运营;五是县城市政道路硬底化及和平大道绿化亮化工程升级改造;六是县城休闲公园和北楼岗运动场馆建设;七是完成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任务;八是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城核心区安置小区建设;九是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十是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和平段)建设。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妇女、老龄、老区、共青团、儿童、残疾人等事业,进一步做好科技、气象、消防、人防、工会、粮食、保密、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机关事务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建设。
八、围绕提升效能,着力打造高效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构建服务型政府。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意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励精图治,构建勤政型政府。深入开展“转变作风之年”活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做到勤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永葆先进思想;勤调研,乐意深入基层,熟悉民情,了解群众所需、所怨、所急、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勤理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善于思考,积累经验,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坚持依法行政,构建法治型政府。严格落实干部学法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坚持廉洁从政,构建廉洁型政府。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公仆信箱”、“公仆微博”等网络问政平台和“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加强廉洁自律,惩治腐败,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阳光行政。
各位代表,当前和平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实现富民强县,推动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