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和平县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1-11-28 浏览次数:-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1月13日在和平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和平县县长  何伟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和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四届县政府自2007年至今任期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战略,突出抓好工业经济、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与其他县区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7.98亿元,同比增长 15%,比2006年增长61.2%,年均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 2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8.2%和17.0%,三大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5.6:30.5:43.9优化为21.5:42.3:36.2。人均GDP预计达12732元,比2006年的6852元增加了588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1.58亿元,比2006年的0.83亿元增加了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12.09亿元,比2006年的5.7亿元增加了6.39亿元。


五年来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县十四届政府励精图治,带领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经济较快发展、城乡面貌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可喜成绩。
    一、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夯实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接纳能力。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举全县之力,打造以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龙头,以大坝新型建材基地、彭寨工业区、合水工业区为依托的工业新城。目前“一园三区”总体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6.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完善了园内“三通一平”以及园区物流中心、钟表电镀车间、污水处理中心、钟表研发中心、商业街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完善路网、水网、电网等生活配套,“园中有城,城园互动”的工业新城初具规模。大力推进大坝工业区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彭寨工业区、合水工业区建设,形成“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钟表之城”,主动承接以钟表产业集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提升园区效益水平。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团参加“9+2”泛珠三角经贸活动,2009年在广州成功举办“放歌和平”绿色生态文化暨环境投资推介会。今年举办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广周暨经贸系列活动,效果明显,活动签约项目28个,合约总投资70亿元。积极参与“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旅游推介会、“百户民企进河源”等活动,引进华润控股有限公司、无锡泛亚环保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和平。践行“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理念,在转移园内设立和平县行政服务中心,坚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和平商会,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目前,共引进企业78家,合同投资53.8亿元,其中钟表企业41家。园区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3.74亿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75.56亿元,年均增长率21.5 %,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7.39亿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15.8亿元,年均增长24.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47.5%。
    二、挖掘生态文化资源,特色旅游初现端倪
    ——旅游景区亮点纷呈。强化旅游规划,完成《和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坚持以温泉开发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以温泉为龙头,以生态为亮点,以客家文化为灵魂”的特色旅游品牌。热龙温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1年被评为广东首个产业扶贫综合示范园区;天上人间温泉建成后不断改造升级,接待能力连年攀升;颐和温泉建设正力克难关,有序推进。“温泉之都”初现雏形,并成功获得“广东省旅游特色县(温泉)”及“2011年中国最佳温泉度假城市(县)”称号。大力挖掘客家文化、王阳明文化和红色文化。林寨古村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运营以来,客源逐步增多,在全省14个旅游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广东省旅游重点扶贫项目。阳明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我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修缮完成,进一步丰富了我县旅游文化内涵。“和平县旅游景区绿道网”建设正式启动,国家级项目“粤北老区自驾车示范营地”、全国首个“女子越野训练营”在我县正式挂牌运营,丰富了旅游内涵,全面拉开了我县绿色生态休闲旅游的序幕。
    ——旅游形象日益提升。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编印《和平旅游》宣传画册和《和平旅游交通指南》。成功举办“2011年和平文化旅游产业推广周”系列活动,打响“温泉之都、阳明古郡”旅游品牌,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巩固和提升。召开旅游产业发展问策会,聘请省内知名专家任旅游产业发展顾问,实施“借智发展”。和平中旅与河职院成功实现校企对接,为我县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提供保障。切实加强旅游区域协作,与广之旅等6家知名旅游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
    五年来,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每年增幅保持30%以上,从而促进了全县餐饮、商贸、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2011年,我县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5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6.2%。
    三、高度重视三农建设,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省级产粮大县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1.2万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906万元,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受益面积1.98万亩;实施县城防洪堤达标加固工程和33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1600万元启动浰江源头中小河流整治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44家。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3个,通过国家级名牌农产品认定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3个。农产品优质率提高到95%以上,比2006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扶贫“双到”工作成绩显著。积极开展“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两年共募集善款1742万元。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针,全县共筹措扶贫资金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3个。与深圳福田区合作共建的福和“双到”产业基地动工建设,为永久脱贫增添造血功能。在今年全市“双到”检查中,我县78个省定贫困村平均分达93.46分,排名全市第二。贫困村入股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使村级集体收入基本实现3万元以上。落实各项惠民措施,五年来发放农业各类补贴1.6亿元,群众脱贫奔康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农业总产值可达18.15亿元,农民年均纯收入可达5980元,对比2006年分别增长72.5%、60%。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制定了《和平县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政策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以“五有五改五提高”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完成农房改造 1.2万户,解决农村18.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宜居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四、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高度关注民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一保五难”问题。五年来,大力实施“十项惠民工程”,全县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总支出达29.45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78%。
    ——教育事业成绩斐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步伐,2011年彭寨、青州、优胜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效初显,累计投入普高资金1.3亿元,新增高中学位6000个,高中学位总数达到1.4万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6年的50%提高到89.8%,2010年提前一年完成“普高”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今年,阳明中学一考生考取清华大学,结束了我县长达26年没人考取清华、北大的历史。
    ——科技文化体育工作卓有成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加大科技创新专业镇及和平钟表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省级钟表工程研发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明显,科研项目雄性猕猴桃新品种“和雄一号”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快“文化和平”建设,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新建了一批农家书屋。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高,我县运动员滕志强首获广州亚运会金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新人民医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180万元,门诊楼可望于年底交付使用;县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群众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保额从1万元提高到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完善,保额从3.5万元提高到8万元。建立健全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农村动植物疫情监控,有效处置热水镇红火蚁疫情。高度重视食品用药安全,组织打击违法制贩“毒奶”、“地沟油”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稳步上升。不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开展创建“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和“无政策外出生村(居)”活动,人口得以均衡发展。扎实开展“2011人口计生工作年”活动,人口计划完成良好,政策生育率为94.60%,自然增长率为8.97‰。
    ——民政社保工作富有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2.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733套。高度关注困难群体,困难企业医疗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享受低保补助达36628人,五保供养达2450人。殡改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县新殡仪馆建成使用。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发放定期抚恤金580多万元。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1931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五、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68亿元,交通、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公路交通建设全面提速。投入公路建设资金4.6亿元,全面完成行政村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铺开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设,扎实推进县内省道、县道改造升级工程,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693.8公里,密度114.6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比2006年增加275.3公里和11.7公里。新建了4个镇级汽车客运站场和167个行政村候车亭。
    ——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电力基础设施,供电能力不断增强。累计投入资金7.38亿元,新建变电站5座,完成110KV京九铁路电气化上陵、林寨牵引站输变电工程,农网改造已完成85%,全面消灭无电村。
    ——市政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完成《和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工作,县城控制面积扩增至50平方公里,强化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储备,土地经营效益明显。启动县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工作,市政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县财政、林业、国土、劳动、规划建设、工商、气象等部门陆续迁到新城区办公,新行政中心初步形成。聚隆花园、怡和花园、御水花园、福和花园等一批高档小区相继建成,县城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讯事业飞跃发展,无线讯号覆盖全县,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县镇村三级部分贯通。
    六、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理顺林业体制,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抓好生态公益林和东江水源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强化林业执法,遏制速生桉种植和乱砍滥伐,加强森林防火,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五年来新造林面积11.6万亩,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3%。
    ——环保力度不断加大。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100%。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关停违法重污染企业,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市场秩序,有力整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强化建设规划,重拳整治“三违四抢”现象,县城规划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不断完善县城农贸市场、休闲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福和大道、和平大道、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建设,实施县城主干道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抓好县城引水工程,目前建设顺利,可望年底实现供水;开展和平河清淤治理工程;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并保障正常运营。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
    七、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政治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设立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严格落实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认真办理“公仆信箱”来信,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各类矛盾纠纷明显下降,信访形势保持平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安保工作,集中开展“粤安”、“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立县、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综合救援队伍,强化应急预案建设,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群众法制观念得到提高。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和谐、文明、平安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依法行政有新成效。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审批、执法、监督等系列行为。认真贯彻县委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每年的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廉洁从政有新进展。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方面的监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
    ——行政效能有新提高。加强了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机关作风不断改进,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抓好行政事业型收费的清理和各种乱收费的整治,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
    同时,法制、民族宗教、物价、审计、信息、侨务、对台、打私、档案、统计、史志、气象、老龄、老区、人防、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各位代表,县十四届政府任期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增长较快、发展成效较好、群众受益较多的五年,为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五年的发展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创新思路、科学决策及县人大有效监督、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和帮助和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一如既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鼓舞斗志,以发展的手段和成果破解前进中的困难,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激发力量,超越自我,奏响加快和平发展的最强音。
    ——稳定是发展保障。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愿景,也是发展前进中强有力的保障。没有良好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将成为空谈。因而,我们始终牢记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让一切工作服从于和服务于稳定大局。
    ——创新是不变理念。面对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沉着应对,化危为机,抢占发展主动权。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和平区位、资源、生态和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富县、多极增长的发展格局初显雏形。
    ——民生是执政之基。“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五年来,我们忠实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想问题、作决策、上项目,坚持以民为本,竭尽财力保障民生,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努力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作风是制胜法宝。五年来,我们致力打造务实政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狠抓落实的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财力弱,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全面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任重道远;三是上规模工业企业不多,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着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虽县经受金融危机和多次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减速,不滑坡,成绩值得铭记和发扬,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和平县十二次代表大会,吹响了全面促进“加快发展、特色发展、统筹发展、开放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的号角,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进步指明了航向。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奋发向上,全力推动和平经济、文化、生态崛起。
    今后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战略,以 “六个发展”为指针,以打造“钟表之城、温泉之都、阳明古郡、和谐和平”为目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努力构建大旅游格局,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城,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更加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一个实力更强、城乡更美、人民更富、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和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9%;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1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6%;税收总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80元,年均增长9%;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基本建成“三个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行政中心、物流中心),努力争创“四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卫生县城),积极创建“五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县)。

2012年工作重点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加快和平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工作,对实现十五届政府所描绘的蓝图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扬帆起航,开拓进取,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模促优,努力实现产业富县
    ——扩大园区规模。以钟表电镀配套车间、电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继续完善“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积极推进钟表产业集聚,着力打造“钟表之城”。全力推进工业园二期、南园商贸区和大坝新型建材基地、彭寨工业区、合水工业区建设,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接纳能力,努力创建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四新”产业,加强与华润新能源、大唐新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大力推进浰源莹矿、上陵膨润土等矿产深加工,提高矿产附加值;加强与广州白云山制药集团的合作,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合作方式,建设南药基地,发展中医药生产;积极承接环保型陶瓷产业,力争年内全面完成大坝新型建材基地征地拆迁任务,加快土地平整进度,确保一年内有2宗以上大项目开工建设,五年内形成规模,形成资源型特色产业,并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积极推进现有企业升级改造,加快粤深钢项目建设,2012年实现投产达能达效。把大坝工业区打造成新型材料生产基地、物流商贸基地。
    ——狠抓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协会、商会、经贸活动等平台,主动加强与企业对接,突出重大项目招商和产业招商,并为引进项目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完善招商激励、项目评估、约束考核“三大机制”,力促更多项目尤其是大宗项目签约落户。2012年计划引进企业15家以上,力争投产企业15家以上,园区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
    二、注重三农,不断壮大农村经济
    ——依托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县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提升土地经营效益。加快下车猕猴桃、林寨蔬菜、青州高山茶、公白柑桔等四个农业园区建设,并将之与乡村休闲旅游、古村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业功能由单一型向多功能转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把山区变成景区、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强镇富民。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注重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升值链,重点扶持万家香大米、猕猴桃、腐竹、油茶、毛竹、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注重产品包装档次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努力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并着手培育农业上市公司1家以上。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构建劳务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上陵吊装、下车印刷、合水装饰、阳明纽扣行业集聚优势,积极为农村劳务输出搭建服务平台。依托县技工学校、钟表学校,大力推进农民技能培训,结合工业园区发展需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推进扶贫“双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认真落实“双到”政策,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加快福和“双到”产业基地的建设速度,力争用一年时间建成使用,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双到”扶贫村、扶贫户快速脱贫和永久脱贫。搞好村庄规划,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进农房改造工程,完成5935户改造任务。抓好“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引导农民兴建客家特色民居,形成一批具有山区客家特色的宜居村庄。
    三、发展旅游,引领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生态优势,做“大”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景区规划,鼓励景区抱团协作和差异发展。围绕“公园城市、绿色和平”构想,充分利用我县青山绿水,在景区建设和城市公共建筑中,渗透客家文化和休闲度假元素,推进景区、酒店按绿色生态规范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城市与传统人文和历史要素的完美结合,将和平建设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丰富旅游内涵,做“强”旅游产业。挖掘客家文化、王阳明文化,促成文化与旅游“联姻”,促进旅游景区上规模上档次。切实加强旅游项目动态管理,力促热龙、颐和、天上人间等温泉资源和林寨古村纵深开发,擦亮“温泉之都、阳明古郡”品牌。
    ——完善配套设施,做“优”旅游产业。想尽千方百计,跑项目、筹资金,大力推进旅游项目的交通公路、供电供水、广播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高速合水出口经颐和温泉至林寨古村、高速合水出口至热龙温泉、青州至热水三条旅游公路立项建设,促进西部温泉养生度假区与南部文化旅游度假区联动发展,逐步形成“日观古村、夜泡温泉”精品线路。激活旅游市场,拉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四、强化管理,做大做优财税蛋糕
    ——项目推动拓税源。要紧紧把握经济建设主旋律,多跑动、多引进、多上大项目,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一园三区”为平台,以新城核心区开发为抓手,培育一批上规模企业和新增一批限额以上企业,做大GDP。打好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组合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扩增税源,实现“促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目标。
    ——强化征管促增收。加大税务监管和稽查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整顿规范开发秩序,依法征收矿产资源各种税费。科学统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专项收入,做好非税收入的征收工作,增加政府可调控财力。读懂吃透财政政策,掌握第一信息,全力争取专项资金最大化。
    ——科学理财出效益。强化预算意识,完善预算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提高财政保障水平,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办难事,一切财力首先服从于保增长、保工资、保民生、保稳定。健全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大投入,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注重县城新区现有山形水势的保护和开发,全力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文化体育中心、行政中心、休闲公园等项目的立项报批、土地平整或部分开工建设,使新城核心区彰显雏形。通过经营、盘活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垃圾回收经营权等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将城市资源性收益反哺城市,助推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工业园商业街、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垃圾填埋场等市政配套,保障县城开发良性发展,为建设一座初具规模并具有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交通公路网络。统筹资金安排,努力抓好环市公路东水至彭寨以及阳明大道南段新建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县道X182线青州至良排二期路面大修工程和县道X167线高速路出口至上陵街改建工程,完成50公里以上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尽快做好省道S339线贝墩至古寨段大修项目、县城过境公路西移、东环路建设项目的上报立项工作。积极争取粤赣高速在大坝新型建材基地附近、昆汕高速在礼士或公白设立出口,加快新城客运站建设,力争启动县城货运站项目,全面完成乡镇客运站(招呼站)和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候车亭建设任务,促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均等化。
    ——大力推进水利工作。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保障;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着力抓好浰江源头中小河流整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能源通信建设。加快风电开发、管道燃气等已立项项目建设,为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环保、安全的能源。扎实推进电网建设,计划投资7000万元新建110KV浰源输变电工程,投资6200万元进行农网改造,保障安全优质供电。全面做好有线数字广播电视县镇光纤联网工程和整体转换工作,确保全面到镇并向村延伸。完善通信运营支撑基础设施,扩大3G网络覆盖,加速三网融合进程。
    六、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绿色和平
    ——坚持造林绿化。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巩固林业生态县成果,加快生态景观林带、东江水源林、防护林、碳汇示范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镇乡村绿化水平。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4%,森林面积扩大到244.3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到791.5万立方米。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水源区保护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防治水源污染,切实保护饮用水源。重视护林防火工作,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重污染企业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强化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认真开展“三旧”改造工作,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倡导低碳环保生产消费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城乡。围绕建设宜居城乡目标,完善县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引领城乡加速发展、科学发展。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我县首家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土地供应、住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引导房地产开发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认真抓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章建筑、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努力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加快推进和平河橡胶坝及黄沙河治理项目,改善县城河道水环境。
    七、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紧紧围绕创建省教育强县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分步实施乡镇“创强”工作,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创建23所规范化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前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入园率,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大力实施文化育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文化和平建设,通过挖掘王阳明文化,擦亮阳明博物馆这张和平文化名片,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展现和平文化魅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完善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发展群众性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严查娱乐场所违法违规现象,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抓好县新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监所、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农村卫生院(站)新建和改造项目,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动植物疫情防控,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做好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制,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爱心慈善活动,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水平。加强液化气、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物价调控监管,鼓励发展平价商店,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依期完成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任务,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强化依法管理,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深化优质服务,确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2年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6‰以内,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3.45%以上。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系列重大部署,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格局。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应急培训、演练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双责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广泛开展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双拥工作。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妇女、老龄、老区、共青团、儿童、残疾人等事业,进一步做好科技、气象、消防、人防、工会、粮食、保密、档案、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机关事务管理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广泛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建设。
    八、以民为本,着力建设高效政府
    ——坚持以民为本,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落实干部学法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坚持勤政廉政,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提升机关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高度重视“公仆信箱”、“公仆微博”等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阳光行政。

    各位代表,当前和平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动和平崛起,实现富民强县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