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人才培育 精准助力茶业升级—和平县首期评茶师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
为深入落实广东省“双百行动”部署,充分发挥县域创新基地科技助农作用,推动科技资源下沉乡村振兴一线,在河源市科技局指导下,和平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平县茶叶产业协会,于2025年5月17日至24日成功举办全县首期评茶师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班,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聚焦产业痛点,构建“政校协”协同育人机制
茶产业作为和平县特色产业,覆盖全县多镇村,但长期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发展瓶颈。我中心立足县域实际,依托“双百行动”县域创新基地,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团队及行业协会,创新打造“政府搭台、高校赋能、协会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首期培训吸引46名从业者参训,28人参加国家评茶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27人通过考核(通过率96.4%),实现县域茶产业高技能人才数量的强力突破。
二、注重实效导向,创新“三位一体”培训模式
围绕茶叶品质鉴别、加工工艺优化、品牌营销等核心环节,邀请国家级评茶师团队全程指导,强化标准化生产与科学评茶技能。设置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茶园实地观摩等多元环节,通过“手把手”教学破解技术转化难题。建立“培训+认证+跟踪服务”机制,学员卢红英等已着手应用所学优化茶叶分级标准,带动周边农户提升产品品质。
三、强化示范引领,激活产业升级内生动力
本次培训为和平县培育首批专业评茶师队伍,初步形成技术推广“辐射网”。后续将组织参训学员纳入县茶叶产业协会技术骨干库,参与制定县域茶叶分级标准、开展技术帮扶。据反馈,部分茶企通过培训已启动加工工艺改进,预计带动亩均产值提升10%-15%。
四、深化长效合作,推进全产业链科技赋能
下一步,我中心将深化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单位的协同合作,重点推进以下相关工作。一是人才梯队建设,分批次开展茶叶加工、AI智能检测等专题培训,年内计划新增技术人才超50人;二是标准化体系建设,联合制定和平茶叶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共建服务平台,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围绕和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茶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载体,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机制,推动全产业链技术赋能,打造“和平茶”绿色品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