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和平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作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6月19日在和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和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徐新强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六稳”工作,持续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抗击“6.10”“6.12”特大洪涝灾害,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县内生产总值完成126.7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4.4%。人均生产总值29096元,增长3.8%。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亿元,增长9.7%。

  (一)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优质项目引进,全年新签约项目16个,投资额68.7亿元。工业园北扩工程扎实推进,园区“六路两桥”建成通车,智慧“双创”物流园建成使用,园区绿化美化持续完善。2019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完成25.8亿元,增长7.7%;工业园工业增加值完成23亿元,增长8%。

  (二)农业经济稳中向好。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加强猕猴桃、百香果、油茶、花卉、茶叶等产业培育管理,认真抓好“6·10”洪灾水毁农业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产业脱贫成效显著,农业农村工作形势良好。2019年农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3元,增长8.7%。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紧抓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亿元,增长20.4%,其中4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

  (四)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全县经济平稳发展,社会保障逐年完善,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心态持续活跃。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坚强百货、百盛广场等一批现代消费平台投入运营,节假日消费、黄金周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入县旅游人数394.5万人次,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34亿元,增长12%;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亿元,增长9.7%。

  (五)财税收入稳健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挖掘税源,确保应收尽收。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做强财政蛋糕。2019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亿元,增长8.7%;实现税收总收入9.3亿元,增长7.2%。

  (六)生态文明持续巩固。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积极开展。绿化和平大行动扎实推进,完成森林碳汇重点工程建设2.9万亩、森林抚育12.7万亩,全县森林生态良好。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县内空气质量保持二级以上标准,主要河流浰江水质达Ⅱ类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

  (七)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党政机关改革高质量全面完成,机构职能体系高效顺畅运转。全域全面融湾工作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深入开展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推进“减税降费”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完善重点项目“马上办”服务机制。加快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服务方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教育办学基础设施、校园环境不断改善。福和幼儿园、南园幼儿园建成使用,学前教育有力保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全县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考取得新成绩,我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今年高考本科入围1215人,比去年增加230人,入围率38.5%,比去年增加2.8个百分点。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文艺活动持续活跃。建成开放县图书馆、文化馆两座大型现代智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咏比赛成功举办,“逐梦新时代·健康向未来”荣获河源市第八届广场舞表演赛银奖。群众文体活动踊跃,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县新中医院竣工并投入使用,和康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和平县人民医院二期、村级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就医环境日趋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稳步开展,全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

  创新驱动再创佳绩。智慧“双创”物流园建成使用,企业技改得到加强,扎实推动企业组织科技创新,2家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

  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政务系统诚信建设有序开展,社会诚信水平日益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平安和平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民主法制建设、价格监管、综治维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稳步开展,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总的来看,2019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仍然较为严峻,主要表现为: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部分企业技改压力大;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服务业体系业态单一,发展滞后;财税大幅增长的支撑点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勇于解放思想,积极统筹谋划,用改革创新的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总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工作,成立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搭建起“1+11+4”组织架构,坚决做到“九个全力”,组织最强工作力量、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最有力举措、执行最严格要求,迅速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全面启动“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疫情防控,坚决守住“防输入”关口,强化“防扩散”措施,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

  受疫情影响,虽然我县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挑战。但我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印发了《县领导挂钩联系镇及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动镇及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和平县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7条政策意见》《和平县支持受疫情影响农业生产十条措施》等文件,并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需求,提振企业信心、加快复工复产,成功举办春季经贸活动,实现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促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和平振兴发展的攻坚决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全会及县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对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奋力推动“两个和平”和智慧生态现代新城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二)主要预期目标

  综合我县当前经济基础以及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并经与全县“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建议安排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如下:

  1、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6%-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3.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1.85%。

  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0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1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8亿元。其中:交通工程9项,年度计划投资6.7亿元;农、林、水工程12项,年度计划投资7.4亿元;文化、教育、旅游工程7项,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市政工程14项,年度计划投资8.3亿元;环境治理工程3项,年度计划投资0.4亿元;医疗卫生工程2项,年度计划投资0.7亿元;工业类工程8项,年度计划投资12.4亿元;房地产开发工程9项,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其中列入市重点项目15项,年度计划投资21亿元。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发展壮大工业实体经济

  以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始终把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加快推进园区北扩工程,继续完善“六路两桥”“五化五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差异化特色发展,推进与大湾区的产业共建,积极承接大湾区的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深化产业链跨区域对接融合,推动形成与大湾区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协作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运用工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机器换人、智能技术、互联网+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园区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攻坚,加快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2020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安排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