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农业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2018年,和平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促进全县农业工作顺利进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8年主要工作亮点及成效
2018年,农业局领导班子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围绕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力促和平农业农村工作上新台阶。
(一)落实政策,强化服务,确保粮食持续有效供给。全面落实耕地质量提升惠农补贴政策,严格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广泛开展宣传,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种粮农户,补贴资金补助到每一位种粮农民,切实调动和保持农民种粮积极性。2018年全县累计落实各项惠农补助资金1681.18万元。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粮食优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效益品质有效提升。
1、优化产业布局。在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上,紧紧围绕全县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和灯塔盆地规划构架,立足各镇资源禀赋,通过整合资源,强化项目,初步形成具有各镇特色的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作,目前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有26个。
2、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大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公进程,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据统计,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1家。累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375家,家庭农场11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家,省级示范社41家,市级示范社24家。
3、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为了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局着力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农业执法两方面工作。一抓好检测关。2018年,平均检测合格率为99.47%。二是抓好硬件建设关。投入130多万元完善农产品检测中心,由原来只能开展定性检测转变为同时可以开展定性、定量检测,检测范围更广、检测项目更多、更准确。三是抓好宣传关。利用各种媒体、活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201.6万元,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
2.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2018年,新增县级规模农业示范基地22个,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
3.切实把好农业面源污染入口关。
(1)加大农村沼气推广应用普及力度,切实加强农村能源建设。2018年全县新增户用型沼气池联户用户103户,现全县累计推广各类沼气池已达1446个。
(2)抓科学耕作模式的推广。积极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重点推广有机肥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冬种绿肥、桔秆还田、绿色防控等无公害技术,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技术层面和农业投入品方面双管齐抓,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4.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2018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个;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平猕猴桃”1个,省区域品牌2个。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0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4个、省名牌产品3个,市金牌农产品4个。
5.加强新品种试验推广。一是以彭寨良种繁育场为试验阵地,完成省级水稻区域试验品种180个,生产试验品种40个;二是开展新兴水果“八月瓜”试种和优质花生良种汕油诱1号的种植试验工作,为我县农业品种更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强化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基础工作。要突出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发“权属明晰、四至清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2018年我县土地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截至11月底,实现全县确权农户数99807户,确权面积227124亩,已颁发经营权证书95016户,颁证率达95.2%,按照上级要求,基本完成确权任务,顺利通过了省市初验,为下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我县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县,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局建立了局班子成员挂钩乡镇制度,各班子成员都亲自动员及督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顺利推进。截至11月底,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章程制定等工作,并完成了阳明镇珊瑚村河西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改革任务。完成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97599户、48.9万人,共核实资产56767.27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5525.04万元。
3.粮食功能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要求,我局提前统筹部署和组织协调,扎实有序推进,年底前可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4.63万亩粮食功能区划定任务,目前各项工作进度和质量全市排名先列,得到了省、市表扬。
(五)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作
1.抓好农业重大项目申报工作。
(1)申报广东省岭南特色水果“双创”示范县建设项目,总投资900万元(财政资金),已申报成功。
(2)申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财政资金),已申报成功。
(3)向省科技厅申报“和平县创建国家猕猴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意向书已报科技厅,并完成了第一轮陈述答辩。
2.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工作。
(1)全面完成2015年度1.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1965万元。工程于2017年3月23日全面竣工并通过了市级验收。
(2)完成2016年度2.3万亩(项目涉及贝墩、彭寨、林寨和上陵等四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完成总投资3450万元。当前正在组织竣工测绘,准备县级初验收工作。
(3)完成2017年度和平县大坝镇、热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评审、招标、投标工作,12月中旬进入工程施工阶段。
(4)完成2018年度和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获得批复。
(六)开展有害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1.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实效。红火蚁是一种近几年传入我国的危险有害生物,我县高度重视红火蚁疫情,充分认识到开展红火蚁普查防控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制定了“和平县红火蚁疫情普查防控实施方案”。今年在5-9月份进行了红火蚁扑杀工作,重点针对县城周边、学校、工业园区绿化草地、公路两旁,阳明镇、大坝镇、热水镇等镇各村道。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及相关单位和村委群众对上述区域分组、分片进行全面统一扑杀,投入人力约16000多人次,共用药剂6吨,使疫情得到了及时的控制,群众反映扑杀效果明显。
2.有效控制“非洲猪瘟”。为防止“非洲猪瘟”进入我县,我局高度重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公安、畜牧等部门开展联防联控,截至12月10日,已查获非法营运生猪进入我县境内五批次,共计370头,联合执法大队按照有关规定均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对接金融部门,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助推乡村振兴。2018年,我局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成功申报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岭南特色水果双创示范县,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近1亿元。同时,面对农户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我局一是主动对接金融部门,争取金融“小额信款”。截至11月底,共发放涉农各类贷款375笔,总金额4667万元。二是农业部门以贴息的形式,撬动和放大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实体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安排贴息400万元,帮助企业贷款1个亿投入猕猴桃农业产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2018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8人,其中: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34人,青年农场主4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大提高了我县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我县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九)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一是抓宣传。为确保农资市场秩序、积极引导农民购买放心农资,2018年,农业局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宣传活动,二是抓农资执法。综合行政执法股对全县种植基地及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执法检查,规范基地及门店的生产、经营行为,一方面强化种植户、商户的守法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其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三是抓创新方法,开展“科学施药”知识宣传活动。向农产品生产人员传播科学使用农药的相关知识。在各农产品生产基地竖立警示牌,向生产人员指明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使其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也能很方便地学习到农药使用的相关知识。四是抓成效。2018年查处了“和平县附城供销社西郊农资门市经营假农药案”等案件,切实维护了农民的权益。五是抓生猪屠宰监管执法。2018年,生猪执法队对我县生猪屠宰规划区内、城乡接合部的私宰场、销售点、酒店、学校、早餐店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取缔无证屠宰点、无证经营“白板猪”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执法检查,规范了我县生猪屠宰市场,确保了餐桌上安全。
(十)严格落实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2018年,农业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紧密结合农业安全生产风险点,责任到人,定期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工程、农药、农村沼气、实验室及化学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十一)严抓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农业局结合本单位实际,大力开展“机关作风深化年”活动,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作风整顿实施方案,对照检查自身作风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提高了农业局干部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年来,县农业局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差,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沟渠路等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四是大型龙头企业缺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较薄弱,缺乏现代设施装备,科技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二是我县是山区县,主体劳动力偏少,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导致大型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偏少。
三、2019年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安排
2019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粮食等种植业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围绕“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优品质”的目标,完善粮食生产责任制。抓好3000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承接做好粤北杂交水稻区域性68个新品种区域试验和13个生产性试验;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工作;完善病虫测报灯点建设并抓好病虫情报监测、农情上报工作;抓好红火蚁普查和集中扑杀工作;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提供保证;大力开展4个“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好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提升土壤地力。
(二)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以主要农事季节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类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重点建设好省级惠农信息社进村入户,实现惠农信息社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实现信息精准到户。
(三)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做好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新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继续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社,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四)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申报认定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以上;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工作,力争完成5个认证,达到43个;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5%以上;加大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和市场执法检查,确保食肉安全;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绿色植保防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等,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五)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资料的全面归档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并提高流转服务水平,培育1-2个土地流转示范点;抓好惠农政策、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宣传,落实耕地地力提升补贴工作。继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六)加强重点项目实施和项目申报工作。
抓好2016年2.31万亩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项目验收工作;抓好2017年高标项目8000亩施工及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抓好岭南特色水果双创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抓好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工作。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
制订干部集中学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机关作风大整顿活动,树立农业部门文明机关的良好形象。完善廉政监督机制,健全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资金项目、人事安排、审批许可、财政内控等制度建设。
(八)加强“三赛”指标、质量强县、综合治理等工作领导,确保考核验收。
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完成农业经济指标。抓好质量强县工作措施的落实和台帐的收集整理。
四、拟提请县政府列入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的工作事项。
和平县2018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万亩,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地点在阳明镇(大楼村、富联村、均联村、均上村、龙湖村、梅径村、梅埔村、坪地村、七窖村、新塘村、谢塘村)、青州镇(片田村、星和村、星联村),建设单位是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管单位是和平县农业局。
和平县农业局
2018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