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2024-2025学年度高中主题教研暨学科联动常规视导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教基〔2021〕8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粤教教研〔2020〕1号)等文件精神,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托,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视野,有效提升我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教学评一体化”教研理念和素养导向为指导,提倡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推动我县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活动原则
(一)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二)主题教研活动要立足高中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大单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通过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教研氛围,使各校教研室、各学科备课组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教研共同体。
三、活动内容
(一)“双新”背景下的高中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实践;
(二)“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学校科组建设;
(三)“双新”背景下的高考(含春季高考)备考研讨。
四、活动形式:校际学科联动
(一)“双新”背景下的高中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实践。主要以各高中学校学科组为单位采取听评课、学科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各高中学校在每学期第2周前向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申报各类型研讨公开课:和平中学、福和高级中学、阳明中学等3所高中学校各申报24节,公开课类型主要为优秀教师示范课(3-5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不少于8节)、学科研讨课(含市县视导公开课);四联中学、振安实验高级中学、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申报公开课节次不作硬性规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申报。申报时须标明授课教师及授课学科与年级,授课时间与地点由县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安排。申报时各校须将各年级课程表、教师工作安排表及和平县 2024至2025学年度高中学校各学科备课组每天每节上课人数统计表(附件6)内容发送至指定邮箱(邮箱地址:13435391012@163.com)。
(二)“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学校科组建设。围绕教研主题,各高中学校学科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交流评议、总结反思等形式深化教研主题,提炼活动成果。
(三)“双新”背景下的高考(含春季高考)备考研讨。依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及工作安排,参考《和平县2025届高考备考工作计划》相关内容,各高中学校做到“全县备考一盘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动、创新开展本校高考备考研讨活动,积极组织参与由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项高考备考研讨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每学年初,各高中学校教研室须根据县教师发展中心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学年学校主题教研活动计划或方案,并及时提交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提交时间为每学年开学第2周前。
(二)在县教师发展中心统一指导下,各高中教务处、教研室组织本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学科教师按计划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三)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在活动期间,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认真记录,并写好心得体会。
(四)主题教研活动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通过教学研讨、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形式,让活动成果化,教师有收获。
(五)学年结束时,各高中学校教研室要把本学年在活动中产生的过程性资料收集整理,同时以学校为单位将学年主题教研工作总结,以纸质形式上交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邮箱地址:13435391012@163.com)。
六、活动流程及工作安排
(一)活动流程
1.选定活动主题。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相关学科教研员,根据各校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组织高中科组长及备课组长围绕“双新”背景下高中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实践,共同商议确定本学科活动主题(子课题),讨论制定活动安排表,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统一发布。
2.集体备课。确定主题(课题),各高中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主题”集体备课活动及规范模式探讨,发挥优秀备课组引领示范作用;学科教研员须参与各校备课组会议并给予方向引领。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研工作,拓宽教研渠道,加强县域内各高中学校校际交流,促进我县高中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我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原则上统一全县各高中学校学科教研时间,各高中学校学科教研活动原则上安排在该时间段内举行,此时间段可以安排县域内各高中学校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示范引领、专题讲座、主题分享等形式活动。各高中学校根据教研时间安排表,合理科学排好本校课程,相关学科教研时间内原则上不安排该学科课程。时间统一初步安排如下(见下表):
和平县2024至2025学年度主题教研规定时间安排表
3.优化教学设计。承担公开课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情及本年级备课组会议意见与建议,优化教学设计。
4.课堂实施阶段。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原则上要求备课组全体教师与兄弟学校同年级学科备课组全体教师参与活动,不得缺席。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将不定期与学校沟通活动期间各校教师参与情况。
5.课后研讨。参与活动的教师须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意见或建议,并在集中评课时间积极反馈并将个人听课记录拍照发送至相关学科微信群,由县学科教研员统一收集。
6.总结与反思。承担公开课教师及时上交公开课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目的是让执教教师通过此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活动周系列活动结束后,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学科教研员组织召开高中学校科组长及备课组长总结会,交流与总结活动情况。会后承办校以书面形式生成活动简报并于一周内发回相应学科县教研员。
7.颁发证书。对于在活动中承担公开课及讲座的教师,县教师发展中心将统一颁发证书。
8.凝练成果。各学科组织开展活动,注重宣传推广,由专人负责撰写活动宣传推文,交县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审核后,积极向省市教研部门推荐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