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2024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报告
2024年,我县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加强对全县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的组织协调,全社会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取得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实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县反食品浪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县发改局承担日常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分析评估总结食品浪费情况,积极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示范宣传活动。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要求,明确反食品浪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工作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对食品浪费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和评估。各项工作牵头部门要提出年度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评估本领域食品浪费情况,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成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把制止餐饮浪费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中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节粮减损志愿服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营造勤俭节约社会氛围。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鼓励城乡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二是强化节粮宣传引导。深入宣传阐释节粮减损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相关知识。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行为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深化反食品浪费和粮食节约减损公益宣传。
(三)严格监督检查
一是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反食品浪费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查处未主动向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严重浪费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反食品浪费作为重点列入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明察暗访检查项目,加强对重大典型案件的督察督办。加强对餐饮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浪费食品情况的监督。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引导消费者适度点餐,减少粮食浪费。督促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规范佩戴清洁的口罩等卫生防护用品,避免食品污染造成浪费。二是充分发挥媒体、消费者等社会监督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服务热线等方式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浪费行为,有关部门对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一)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
一是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餐饮业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出台本县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行为规范,动员餐饮行业协会发出行业倡议,采取措施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分餐制服务。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在菜单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展示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二是加强餐饮行业供餐管理,出动执法人员余859人次,检查餐饮单位389家,加强对旅行社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培训,引导游客文明用餐,合理安排团队用餐。
(二)落实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
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各单位要落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按照健康、节约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单位食堂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推行荤素搭配、少油少盐等健康饮食方式;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抓好机关食堂用餐节约,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开展单位食堂检查,纠正浪费行为。
(三)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大力培育校园文化、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创新使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等具体行动。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加大就餐检查力度,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二是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广泛开展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粮食节约实践教育活动。
(四)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
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鼓励家庭科学制定膳食计划,按需采买食品,充分利用食材。提倡采用小分量、多样化、营养搭配的烹饪方式。倡导家庭用餐采用分餐、公勺、公筷等方式。
(五)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
指导食品、餐饮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制定、实施反食品浪费行业自律规范,宣传、普及防止食品浪费知识,推广先进典型,引导会员自觉开展反食品浪费活动,对有浪费行为的会员采取必要的自律措施。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措施,改善食品储存、运输、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降低储存、运输中的损耗;优化产品设计,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量使用原材料。
三、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一)加强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一是提升现代种业水平。推进农业节约用种;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推动实施我县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站。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保障高质量良种供应。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研究制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加强耕作层保护。二是开展耕地卫片监督工作,加强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推广机收作业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机收环节的节粮减损措施。
(二)加强粮食储存环节节约减损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有序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提高仓房的气密性、隔热性,满足“优粮优储”需求。推广先进储粮技术,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推进仓储设施节约减损。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
(三)加强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
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推动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加强粮食专业化装卸车点、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运输装备水平,推广先进适用的粮食运输专业设备、装卸机械和回收设备存储管理。优化粮食物流运输组织,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实现公铁多式联运和装卸方式的无缝衔接。不断健全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畅通“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积极培育粮食物流网络货运企业,鼓励企业平台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粮食加工环节节约减损
一是提高粮油出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提倡粮食适度加工,研究提出农产品产后损失目标,制定农产品各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措施,制定粮食加工低碳低耗生产制度,推动粮食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实现转化增值。二是持续推动食品工业企业开展新工艺新装备推广应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行业融合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环节节约减损数字化管理。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米糠、麸皮、油料粕、薯渣薯液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
(五)促进食品合理利用
一是建立食品捐赠需求对接机制,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关社会组织、福利机构、救助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捐赠食品。二是健全临期食品销售体系,优化食品标识制度,指导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做特别标识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三是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厨余垃圾收集、投放、运输、处理体系,做好厨余垃圾分类收集,探索推进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推动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在农林业生产中应用,加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市场推广,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加快构建支撑体系
(一)加快构建标准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制定促进粮食节约行业标准。制定绿色餐厅评定标准,引导餐饮行业绿色发展。行业协会要制定发布全链条减损降耗的团体标准,对不执行团体标准、造成粮食过度损耗的企业和行为按规定进行严格约束。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制定标准、行业标准。二是推动粮食适度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有关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超标、污染、低质的落后加工产能淘汰,鼓励粮食产品包装印刷“节约粮食”字样。
(二)加快完善调查评估机制
一是按照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和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开展食品浪费统计研究。指导餐饮行业协会对餐饮浪费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分析评估。督促餐饮行业协会每年向社会公布有关反餐饮浪费情况及监测评估结果。二是加强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单位食堂的食品浪费监测评估,适时适度曝光餐饮浪费典型案例和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压实工作责任,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按照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推动完善本县有关全链条粮食减损工作的制度建设,做好本县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完善、清理工作。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严格落实反食品浪费工作相关要求,常态化开展制止餐饮浪费活动,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二是加强宣传引导。结合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宣传节点,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餐饮单位的督导检查,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抽查等方式,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制止餐饮浪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四是深化链条节粮。在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大、消费等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仓储管理人员的储粮技术和水平,减少粮食损耗,确保粮食安全。
和平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