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镇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9-06-17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镇土地资源管理,有效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蔓延势头,促进节约用地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镇委、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行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和平县农村“一户一宅”管理实施办法》(和府办规[2018]1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面巡查、排查,全面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围绕“管住当前、规范今后”的目标,加快形成“严禁违建、逢建必批”的村镇建设管理秩序,切实有效保护我镇土地资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治理、长效管理”原则。坚持依法查处,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坚决杜绝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有序推动全镇村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村(社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有效落实各项具体整治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开展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工作要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相结合,依法依规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四)坚持“分类处理、重点整治”原则。此次集中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未办理用地和规划报建手续的在建违法行为,对在建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依法采取责令停工措施,并根据违法占用土地的类型、违反规划建设的严重性等情况进行归类,依法依规采取罚款、没收、责令补办手续、拆除等处理措施。

  三、整治范围和内容

  一是街镇范围内的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包括违法占地、私买私卖土地、未依法取得规划建设行政许可进行建设等行为。二是各村辖区内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包括违法进行推填土或占地堆放物品,违法占用土地进行非农建设,未办理用地手续的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非法占用耕地尤其是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等行为。三是单位、组织、个人非法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国有土地、集体土地行为。具体包括:

  1、未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通过承租、承包、联营合作等以租代征方式使用集体农用地从事非农业建设行为。

  2、未经合法批准,通过买卖、租赁、联营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3、未经合法批准,以“建设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等名义占用农村集体农用地进行商业开发的行为。

  4、以兴建共享农庄、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为由,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

  5、擅自使用宅基地及集体土地以联营合作等名义建设“小产权房”的行为。

  6、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个人与村民私自签订协议非法转让宅基地的行为。

  四、整治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工作的领导,确保专项工作取得实效,镇委、镇政府决定成立下车镇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 袁道文(镇委书记)

  第一副组长: 黄辉天(镇委副书记)

  副  组  长: 徐寄望(镇委副书记)

  黄文武(镇党委委员)

  谢婷(镇党委委员)

  吴剑锋(镇党委委员)

  吴亮(镇党委委员)

  徐雷鸣(镇党委委员)

  黄传光(镇党委委员)

  黄善兵(镇党委委员)

  陈思阳(镇人大副主席)

  凌小群(副镇长)

  吴剑(副镇长)

  何可准(副镇长)

  成      员:徐焕平、罗明光、徐聪、周志行、梁武、叶建新、徐焕成、陈杰、徐旭新、何建初、徐正中、工商所、供电所、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镇整治办”)设在镇自然资源所,负责统筹协调、资料收集、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凌小群同志兼任。

  (二)加强宣传发动。各村要全面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严格落实“五个一”措施,发布一份《关于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通告》发出一份《责令停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通知书》发放致村民一封信、召 开一次动员会、开展一次集中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专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及时曝光典型案件和违法违纪案例,形成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排查巡查。各村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全面开展房屋调查登记工作,认真填好《建房情况登记表》,全面摸清辖区内房屋用地和建设情况;要切实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发现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发出《责令停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通知书》,认真填写《巡查记录表》,切实做好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巡查队伍。各村(社区)内的巡查工作由各村(社区)安排工作人员开展,实行网格化巡查,每周至少开展1次巡查工作,并做好巡查情况登记。二是建立相关执法队伍。成立集中整治专项工作执法队伍,负责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各项执法工作。镇执法队伍由自然资源所、水利所、派出所牵头成立,并负责全镇范围内相关执法工作。

  (五) 加强整治打击。对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按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拆除一起”的要求进行依法强力整治,重点严抓“三个典型”:一是严抓顶风违建典型,对召开全镇动员会后仍实施违法建设和加建行为,一律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件;二是严抓公职人员违建典型,凡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等财政供养人员参与或支持违法建设行为的一律严肃处理,并依法拆除违法建筑;三是严抓非法买卖土地典型,重点打击非法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等行为。

  五、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5月中旬前)

  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机构,召开全镇干部大会动员部署;通过广播电视、下车发布等媒体以及开展集中宣传、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配合专项整治工作。各村(社区)要按照全镇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相应制定本辖区专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做好本辖区集中整治专项工作的动员部署工作。

  (二)清查摸底阶段(2019年5月中旬至5月底)

  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排查工作,各村(社区)要对本辖区的建筑物现状进行全面彻底地排查摸底,建立数据表格台账,对所有建筑物逐宗拍照、登记造册,由镇统一归档、管理,对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

  (三)整改落实阶段(2019年6月至7月底)

  各村(社区)对辖区内的违法用地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后,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力进行整改。对推填土未建设或占地堆放物品的,及时组织人力进行整改,恢复土地原状;对确认属于在建违法建筑的,按照拆除相关程序依法进行拆除整治;对确认属于占用耕地、林地等在建违法建筑的,在依法拆除后要及时采取复耕、复绿等措施,确保土地恢复原状;对符合用地报批条件的违法用地,经查处后督促用地单位或个人及时完善用地审批手续,确保2019年7月底前按质完成整改。

  (四)检查通报阶段(2019年8月)

  镇委、镇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村(社区)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各村(社区)开展专项工作进行全面通报,对查处整改不到位的村(社区)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对行动不力、弄虚作假的村(社区)予以通报批评。

  (五)常态管理阶段(2019年9月后)

  各村(社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专项工作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遏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全面提升村镇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形成村镇建设规范有序的良好局面。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到挂钩各村(社区)调研指导专项工作,并参加挂钩村(社区)集中整治专项工作动员大会,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各村(社区)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村(社区)支部书记亲自抓,包片村干部具体抓,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保障。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把此次专项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村镇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效落实机构、人员,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

  (三)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整治合力。各村(社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联动,认真履职,杜绝推诿、扯皮情况出现,加快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强力推进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工作。

  (四)强化服务意识,保障合法权益。各村(社区)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推进镇村建设规划编制和村民建设审批等工作,对符合乡村振兴规划以及“一户一宅”等政策的建设行为,要主动及时为村民补办相关手续,有效解决村民报建难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五)强化监督检查,严格问责问效。加强专项督查,将专项工作列入全镇重点督查工作事项,镇委、镇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对各村(社区)集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工作进行督查,对没有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社区),在全镇范围内通报批评。

  (六)健全长效机制,规范日常管理。通过开展集中整治专项工作,深入分析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发生的原因,针对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立足于从管理上查找原因,建立健全土地执法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土地使用、用地建设报批等程序,有力维护良好的村镇建设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