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方案》的通知
和城管综执通〔2025〕10号
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
经局党组研究,现将《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和平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3月10日
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方案
为有效应对汛期挑战、确保安全度汛,全面提升城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做好防汛备汛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力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相关法规以及《和平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三防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三防责任制,以最充足的准备应对汛期到来。做到工作部署在前、防御措施在前、会商研判在前、抢险准备在前,确保全县安全度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时间
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汛期结束。
三、组织领导
根据局三防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实施本年度防汛备汛的领导工作,党组书记、局长担任防汛备汛工作总负责、总指挥,其他党组成员负责所分管股室、局属单位的具体指挥工作。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具体落实本部门工作安排,督促相关企业落实防汛备汛工作。
四、主要措施
根据局应急预案的责任分工对本年度防汛备汛工作制定如下措施:
1.强化汛情信息预报。与县三防指挥部、县气象局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关注本地风情、雨情、汛情,及时转达上级工作要求,预告相关预警信息,将信息及时传达到位。(责任领导:曾坤塔;责任部门:办公室、安全办)
2.落实防涝排涝管理。组织落实县城内易涝点、排水排污管道、雨水井、排水泵站等检查排查,做好排渍除险,组织做好雨污水井管的疏通,及时修复缺失、破损井盖。对易涝点加强值守,设置好警示标识。组织落实路面垃圾日扫日清,防止堵塞排水。(责任领导:朱伟生、曾坤塔;责任部门:市政管理股、环卫所)
3.加强易坠物紧固排险。做好县城内园林树木易断易附险情排查,提前做好修枝、加固等防风措施。落实县城户外广告排查,指导督促户外广告业主做好广告牌加固,及时责令拆除破损、腐蚀严重的广告牌。(责任领导:陈章、陈文立;责任部门:园林所、综合执法股)
4.稳定水气供应保障。督促天平供水公司强化管线、设备巡护,确保汛期供水安全稳定。督促燃气企业提前计划,做好燃气储备。(责任领导:曾坤塔;责任部门:市政管理股、公用事业管理股)
5.压实行业企业防汛责任。督促环卫、园林、路灯管护企业落实防汛备汛工作责任,抓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汛前地质风险排查,督促在建工地做好防风防雷措施,严格落实城市亮化设施漏电检测排查。(责任领导:曾坤塔、陈章;责任部门:各股室、局属各单位)
五、应急响应分级处置流程
局三防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安排调度,按照方案要求和工作责任,根据全县发布的预警响应级别组织应急处置行动。
1.防汛IV级应急响应
领导小组发出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会商研判,对风情、雨情、汛期进行分析评估,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24小时待命;
上路巡查排查,内容包括城区易涝点、园林树木、户外广告、排水井盖和其他重点部位等;
在建工地全部停工,无害化处理场做好防水;
检查防汛物资准备情况,做好排水防涝准备工作;
将落实险情处置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2.防汛III级应急响应
除采取IV级应急响应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组织人员做好抢险准备;
重点部位的防控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
无害化处理场停止作业,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
限制六角亭、文体广场等户外公共场所开展有组织户外集体活动;
视情况转移、疏散或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3.防汛II级应急响应
除采取IV、III级应急响应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局主要负责人24小时带班值班,分管领导视情况全体或轮流值班,根据需要安排业务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24小时在岗值班;
应急工作组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抢险工作;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4.防汛I级应急响应
除采取IV、III、II级应急响应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局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24小时在岗值班,带头现场协调处理险情;
除排险抢险工作外,停止所有户外日常作业和集体活动;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六、工作要求
1.提高重视程度。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台账,落实治理措施。
2.树立系统观念。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互动,避免各自为政,发现相关安全风险及时相互通报,协同处置。
3.加强信息报送。发现有关情况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检查排查、风险隐患处理、抢灾救险等信息及时向办公室反馈,安全办做好信息收集和资料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