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寨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作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2-0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林寨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关键位置,坚决依法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型政府,推动和保障林寨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班等形式,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精神,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等要求,自觉将党的法治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努力将其内化为思想觉悟、转化为思维方法、细化为工作举措。

  2.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成立全面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统筹抓、业务股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牵头,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谋划推动林寨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复议应诉报告,年底进行述职述廉述法报告,不断压实法治建设政治责任。

  3.深入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部署,进一步抓好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今年共开展25次中心组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首要政治任务和主题主线,切实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将法治教育纳入镇两委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培训计划,不断塑造和培养干部法治思维和意识。2024年,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法讲座2场,开展公职人员、执法人员、村居干部学法培训48场,运用“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组织48名干部参加学法考试,学考通过率和优秀率均达100%。

  (二)完善行政决策执行机制,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1.加强依规决策管理力度。一是完善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重大决策前调研机制,凡涉及全镇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的方案和规定等,都要求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再按照议事规则提交镇有关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决策;落实重大决策审查制度,聘请专业律师团队作为“参谋助手”,重大行政决策过程均由律师参与研究把关,2024年,政府法律顾问出具各类法律意见书3份、审查合同20余份,为政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坚持严格审查程序,规范审查流程,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科学性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全面梳理和归类文件。配合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文件库的设立,对林寨镇历史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

  2.提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组织执法人员统一参加网上培训考试,目前全镇共有13名干部职工持有执法证,行政执法队伍管理逐步规范化。扎实推进林寨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厘清监管事权,依法进行监管。重点加强消防安全生产、违法建设等领域的执法和检查,2024年共使用“粤执法”平台办案共102宗,及时对行政处罚结果和行政检查执法数据进行公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3.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大力实施推行“阳光政务”。编制林寨镇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汇编,设立政务公开专区,及时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民生工程、政府工作动态以及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情况在信息公示平台上公布。不断深化12345热线法治化建设,2024年,共受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169宗,按时完成率100%。

  (三)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1.健全多元矛盾化解机制。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要求,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信访接待下基层,将群众工作做到“村头、地头、前头”,推动矛盾化解过门槛、进心坎、渡难坎。推动各村建立矛盾调处机制,积极排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早尽小谋划解决。全镇现有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镇级调解员28人,村(社区)调解员63人,2024年开展人民调解专业培训2次,提高了调解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2024年,林寨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5件,成功调解55宗,调解率达100%。

  2.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聚焦招商引资、土地流转、行政执法、农村“三资”资产经营管理等重点方面,充分利用

  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咨询论证、审核把关作用,强化行政决策、项目活动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合法性。积极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作用,扎实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为居民群众更好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

  3.办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不回避、不退却、不推诿,积极抓好信访突出问题治理和信访秩序规范,按照《信访工作条例》与《广东省信访条例》要求,按期交办、催办、整理并答复信访人,对于涉法涉诉的案件,耐心引导其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权益。2024年以来,林寨镇在省一体化系统受理信访案件30件,到期办结率100%,没有发生重大集体上访等不稳定情况,涉访涉稳重点人员均处于可控状态。

  (四)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突出法治教育引领作用

  一是重点开展法治宣传。制定《2024年林寨镇普法工作要点》和《2024年林寨镇普法责任清单》,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举办宪法、法律援助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反诈骗、国家安全法、民法典、人民调解、反有组织犯罪法、环境、卫生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精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二是突出普法重点。将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作为法治乡村建设重点工作,给镇全体“法律明白人”颁发证书,增强我镇法治队伍力量。目前,全镇12个村(社区)均已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36户、法律明白人48名,实现 “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扎实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传播依法治镇“好声音”。2024年,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1场次,派发宣传资料和小礼品5000余份,受众人数5000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依法行政意识有待提升。多数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行政观念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升,但部分干部在依法行政与完成上级工作任务相矛盾时,优先服从于完成上级工作任务,往往会忽略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镇政府缺乏一套完善的土地、林地权属争议行政调处机制,没有明确的责任机制和完善的调处流程,工作人员权属争议调处能力不高,导致一些权属争议未能妥善处理,收到当事人的行政复议、行政起诉增多;三是法治宣传教育不够入脑入心。当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采取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开讲座等传统媒介,必要的法治宣传设施配备还不够齐全,现代化和新型的宣传方式运用还不够广泛。因不学法、不懂法而发生上访、群体性事件的案例时有发生;四是队伍力量仍较薄弱。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点多、面广,从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来看,村(居)委干部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体,但由于基层事务繁琐,而且人数不多,精力有限,再加上自身法律素质不高,往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健全普法教育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普法依法治理纳入全镇工作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督促、统一检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二是完善考核机制。深入推进“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对镇、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评优考核,让考核结果与公职人员“钱袋子”挂钩,充分调动公职人员学法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形成各部门主动普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普法宣传力度。一是坚持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典、行政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提高领导干部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水平。二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深入农村,针对村民法治意识、环保意识薄弱,加强法律政策宣传,以自治法治德治为载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主体作用。

  (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系统,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二是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